多年来,梁昊一直扎根一线,从山西“走到”成都,从基层施工员成长为片区指挥长。面对项目的种种挑战,他始终坚守初心,奋进开拓,实干担当。2023年,凭借项目完美履约、高品质建造,良好的经营效益,他成功当选中国五冶集团劳模。
精准施策“热辣”攻坚
“身兼多重身份,不仅意味着更多的荣耀,更代表着更重的责任。”2023年,梁昊负责管理金堂淮州新城“三校一中心项目”(3个项目部)、金堂妇幼保健站项目、龙泉36亩项目以及武侯区国际体育公园城项目,共计6个项目部。其中,金堂淮州新城职教城“三校一中心”项目位于成都国际职教城,是四川省重点项目、成都市产教融合的试点项目,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,共计21栋建筑,入住学校的总体规模可达15000人。
2023年12月20日,在三校一中心项目现场,成功举办了“蓝鹰杯”四川省第二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。这是项目去年竣工后开展的首个重要活动。回忆起项目建设的过程,梁昊用了“热辣滚烫”一词来形容。
为确保学校顺利交付,项目部果断调整施工计划。在梁昊指挥下,采取了一系列高温防暑措施,如错峰施工、轮换作业、增加室外劳动者休息时间、每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、施工期间随身携带防暑药品、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体检等,他们以每人“脱了一层皮”的代价,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进度。最终,该学院提前8个月竣工,创造了业主称赞的“五冶速度”。
子项目的成功履约,为“三校一中心”项目2023年整体交付争取了时间、积累了经验。梁昊认为,对于这种大体量、时间紧迫且工序复杂的项目,精心策划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“高质量策划是高质量施工的前提。”在项目策划阶段,他始终坚持“最优、亮点、满意”的原则,做到细致周全、易于操作。以该项目为例,在分析图纸时,他发现现场有两条市政道路工程。于是在项目策划中,他充分考虑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,决定在场平施工的同时提前建好两条市政道路,作为未来施工运输的主要通道。实践证明,这一“永临结合”的决策不仅确保了现场交通的顺畅、有效节约了临时道路的费用,还及时完成了正式市政管网的排水工作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2023年8月,三校一中心全面竣工,3个批次项目均提前完工,完成产值44亿元,保证了当年学生正常入学和“蓝鹰杯”技能大赛的成功举行。五冶因此得到了业主、管委会以及校方的一致好评。
实力破局超深之困
相较于“三校一中心”项目的广阔与多元,武侯国际体育公园城项目则呈现出“深邃、高耸、紧凑”的特点。作为成都市重点工程,该项目占地44亩,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,地下部分近10万平方米。项目包含一栋29层的超高层办公楼、一栋21层的高层办公楼、一栋7层的商业裙房以及整体5层的地下室,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的体育文化新地标。
自2023年5开工以来,项目团队一直在与时间赛跑,全力推进超深基坑的开挖工作。不同于普通的地下1至3层建筑,其基坑深度通常在12米至15米之间,而武侯国际体育公园城项目地下有5层,基坑开挖最大深度达到了27.15米,属于超深基坑范畴,对施工安全性的要求极高。
此外,项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主干道附近,基坑北邻地铁3号线,东临地铁1号线,与地铁站结构边线的距离仅15至26米,南侧与同期施工工程的相邻基坑距离也仅为10米。在这样复杂的施工环境下,施工风险系数不言而喻,攻克超深基坑施工成为项目的重大挑战。
面对新的难关,梁昊作为项目经理,迅速组建项目团队,深入研究施工图纸,并对项目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勘察。经过专业的分析研判,他发现原设计方案(本项目为施工总承包项目,进场前基坑支护施工图已出)存在重大安全隐患,且未考虑到南侧项目同期施工的环境因素,于是及时向业主单位反馈意见,并高水准地提出多种可行性实施方案。这些方案涵盖了基坑支护形式、基坑车道布置、基坑监测等多个方面。经过业主单位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相关技术专家的评估,他以及团队的意见得到了采纳,原设计方案也进行了相应调整。
特别是针对安全影响最大的基坑支护方案,项目团队重新调整了布局,并采用排桩支护、排桩+锚索、排桩+土体反压+斜支撑、排桩+内支撑、双排桩等多种支护形式,实现有的放矢。同时,还将基坑信息化监测纳入设计文件。这些变更不仅为项目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和便利,还节约了工程造价2000余万元。截至今年2月底,项目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作已完成80%,实施效果良好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匠心铸队共创未来
众人拾柴火焰高。梁昊明白,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,只有汇聚团队的智慧与力量,才能攻克难关,创造更优异的成绩。为了发挥好项目“指挥官”的角色,提升团队建设成效,梁昊采取了多项措施。
一方面,他严以律己,兢兢业业,不仅加入了每个项目的总分包工作群,时刻关注群内动态,还定期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检查,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而准确地解决。此外,他坚持每周听取项目汇报,对项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,并及时把向纠偏。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配合与高效沟通,保障了6个项目部的管理稳中有进。
另一方面,着力加强培训培养。他精心制定了项目团队建设方案,积极落实各项团队建设目标。通过培训培养、以考促学、开展业余文体活动、管带教等多种措施并举,有效提升了项目团队的履约管理水平和团队凝聚力,支撑项目通过各类验收,实现完满履约。
在众多团队建设的方法中,梁昊认为集中培训见效最快。2023年,在他带领下,武侯国际体育公园城项目组织工程培训5次,技术质量培训20次,安全培训17次,经营财务管理培训7次。团队成员们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学习、相互支持、相互鼓励,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赶、争、超的竞争态势。仅半年时间,科研立项6项,专利4件,团建成果显著。(陈蕾)